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的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 >> 历史回眸 >> 主要研究成果
水文化遗产研究
发布时间: 2016-10-19    点击次数:
  • 《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总体保护规划》编制

  该项目为水利部水利前期项目,2014年验收。项目主要在对全国范围内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历史沿革、工程概况、保护现状和管理权属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这是水利系统首份关于水利遗产保护的规划。  

  • 水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该项目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十二五”重点专项。项目基于全国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我国水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建议。通过本项目,全面收集整理了水利部先后开展的有关全国各省水文化遗产的调查成果、国家和地方文物部门公开的水文化遗产调查成果,建立全国水文化遗产数据库。

  •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工作

  2014年开始,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设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水利史研究所配合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参与了中国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中国申报的7个项目全部入选。

  • 芍陂灌溉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该项目在立足芍陂水利史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角度,对芍陂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结合农业部、世界粮农组织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遗产申报标准,系统总结“芍陂及灌区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构成、历史演变、遗产特征、遗产价值,针对遗产现状和发展问题与中科院地理所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了芍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规划,成功申报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针对国际灌排委员会关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标准,系统分析、挖掘了芍陂灌溉工程遗产的构成、特性和价值,按要求编制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文本等文件,在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的支持下成功申报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芍陂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型陂塘蓄水灌溉工程,延续运用至今,历史变迁剧烈,文化内涵丰富,在灌溉农业、水利遗产的特性与价值、保护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本研究涵盖从基础研究、保护发展策略研究、规划编制到遗产申报文本编制、遗产申报技术服务,开水利遗产保护发展系统咨询服务工作先河,理论结合实践,成果丰富、现实效益显著。

  • 丽水通济堰科技价值及修复策略研究

  该项目为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项目子课题,同时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专项资助。项目在系统梳理中国在用古代水利工程调查资料基础上,研究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分类特性、分布特点、适用条件及现状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浙江丽水通济堰古代水利工程为典型案例,研究了工程的历史演变、工程体系及附属水利遗产组成,分析了工程特性及科技、文化价值;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通济堰工程保护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通济堰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保护发展策略及工程修复的原则要求。项目成果支持通济堰申报成为了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对通济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其他类似工程保护提供了参考。本研究也为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保护修复技术标准编制开展前期工作。  

  • 中国古梯田科学价值研究

  该项目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对中国古梯田的类型、分布特点、田间水利工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古梯田运行机理、管理机制以及古梯田在水资源分配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观环境形成、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价值,使其科学内涵得以准确地完整地解释,为水利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借鉴,并满足公众科学普及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为今后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资料和案例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史研究所
技术支持:中国水科院信息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6 1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