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的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 >> 领导讲话
国家文物局关强副局长在水利的历史与未来水利史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 2016-10-26    点击次数:

  

尊敬的汪部长、单院长、矫部长、胡部长,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邀请我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文物保护工作与水利工作有着深厚的渊源,国家文物局和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相关领域也有着长期的合作。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向“水利的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水利水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成立80周年致以热烈的祝贺!感谢各位专家、同仁多年来对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大力支持。

  我国水利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水利遗产,为农业、航运发展和保护区域防洪排涝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可以说,水利遗产是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且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水利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历史发展到现代,水资源更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今天,大家在这里参加这个学术研讨会,研究总结水利的历史经验、探讨水利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水利遗产的保护,先后将都江堰、大运河、灵渠、坎儿井等一大批重要水利遗产报请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支持、指导各地和有关单位陆续开展了大量考古发掘、课题研究、本体保护、环境整治、规划编制及遗产监测等工作,不断改善水利遗产的保存状况。其中,都江堰、大运河先后于2000年和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灵渠、坎儿井被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文物部门与水利部门有着长期的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下,文物考古工作者与水利部门的同志并肩作战,奔赴黄河水库、早期治淮等重大工程,为水利设施建设和文物抢救保护艰苦奋战;水利部长江委员会办公室成立考古队,同文物部门一道,在峡江地带深入开展文物调查;黄河委员会专门成立博物馆,征集重要文物,展示黄河的历史与文化。伴随着各地广泛开展的地方水利工程建设,田野考古工作也在广阔的国土范围内持续开展,一批重要遗址得到发掘,大量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几代考古人在水利工程的考古工地上得到锻炼成长。可以说,文物与水利事业共同努力,相互支持,一起经历了开拓奋进、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高潮不断到来,丹江口、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等工程先后上马,在这些工程建设的背后都有两部门密切协作的身影。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决定建设三峡工程,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由全国文物考古机构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在内的工作会议,拉开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序幕。在各级水利、移民等部门的支持下,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近20年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1128项文物保护项目,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库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水利部门大力支持。早在上世纪90年代,水利部就联合国家文物局致函当时的国家计委,解决丹江口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经费问题。随着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的开工,水利部和国家文物局一道攻关克难,不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也最大限度地抢救保护了文物。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水利作为与运河关系最为密切的管理部门,上至水利部、下至各地水利局,都直接参与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和申遗的许多具体工作。通过大运河的申遗,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许多水利工程遗产不同于一般的文物,是仍在发挥着水利功能、关系区域防洪排涝或供水安全的、有生命的遗产,这类遗产如何科学保护、利用、发展,对我们来说仍是新的课题。为此,国家文物局和水利部领导专门就大运河申遗和保护进行了会谈,共同确定了大运河申遗与水利工作相关关系的几项基本原则。这些共识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印发给相关部门,指导大运河水利遗产的保护、利用具体工作,相关理念、措施值得推广。国家文物局愿与水利部等部门一道,进一步就仍在发挥功能的、活着的遗产如何开展科学保护和和合理利用,开展专题研究、保护规划编制、规范标准制定等全方位的合作。

  在文物部门和水利部门的合作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于2009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展了“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与特性”研究工作,对我国大运河遗产特性与核心构成、运河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我国大运河开凿、运用和管理的时代特征及工程技术成就,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地位、技术特点和科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河工程本体与运河文化遗产关联性的评估框架设计和评价标准,完成遗产量化的评价和分级方法,为我国顺利编制大运河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水利史研究所还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的许多科研课题,并正积极申报国家文物局的重点科研近年来,我们也欣喜地注意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正在逐步开展,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水利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我希望未来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两大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有更为深入的合作,推动文物和水利两个行业在理念、实践等多方面继续相向而行,开展更多的对话与交流。

  回顾历史,水浸润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发展历程。在与水相处相知、相向相融的过程中,中国人既收获了包容和谐、从善如流的集体智慧,也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拼搏的民族气概。这些鲜明的特质是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财富。国家文物局将继续高度重视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指导和组织各地文物考古力量做好重大水利工程中的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也希望包括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朋友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事业,就水利遗产保护深入交流研讨,多出成果,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提供帮助。

  水滋润我们的身体,文化滋养我们的心灵,保护好、治理好水资源,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紧密合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时期续写文物和水利事业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史研究所
技术支持:中国水科院信息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6 11: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