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搜索  
  组织机构  
·水文化与水利史研究室
·信息与灾害风险研究室
·生态景观与遗产保护规划室


  挂靠机构  
·水利史研究会
·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
·水利遗产相关研究基地
  友情链接  
·中国水利部
·中国科技部
·国家文物局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
·中国水利学会
首页 >> 精神文明
水利工程与中华民族——听谭徐明教授讲《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12-05-09

刘昌东

2012年4月15日

今天上午聆听了水利史所所长谭徐明教授的水文化专题讲座,谭教授引经据典博古通今,从原始的部落时期到国家意识的形成,从先秦到当代。谭教授在讲座中关于水利的历史地位部分,以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中水利工程对例,向我们介绍了它们对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影响。畅游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学会了从另一种视角来审视我们的民族,即水利工程和我们民族的关系。

2011年的冬天,我有幸来到了中国最南方的城市三亚。在北京的温度接近零下十度的时候,美丽的三亚的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许多北方的人来此过冬,当然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暂居者,总之这个时期是三亚的旅游旺季。晚上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一种在其他地方难见的奇特现象,大街上有人穿着短袖短裤和拖鞋,有人穿着羊毛衫长裤,甚至有人穿着羽绒服,这里接纳了来世界各地的游客。第一次来到三亚的我感到一种兴奋,虽然这里地处大陆的最南端,距北京几千公里。但是听着那熟悉的普通话,看着周围的用方块字写的一块块商铺招牌,此时我心里由衷的想感谢一个人——秦始皇。

秦始皇先后扫灭山东六国,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开创了大一统的历史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是群雄并起的大争之世,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地域辽阔的楚国,也不是殷富的齐国,而是起初并不起眼的秦国。秦国能够统一中原,拓南岭、拒匈奴,这些历史事件和秦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密切相关,而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则和三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巴蜀,将巴蜀两国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但是当时的成都平原由于岷江泛滥,人民的生活很艰难,不但不能给秦国的统一战争提供支持,而且成为了一个累赘,于是后来便有了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不但给秦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粮仓,也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谭教授在讲座中讲到,纪念李冰而修的祠堂被改成了一处道观,但是很多老百姓仍然来此祭祀李冰。可见李冰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功业自在人心。直至今日,都江堰工程仍然浸润着成都平原,融入一方水土之中,也融入了中华民族。郑国渠的修建虽然是韩国的一个疲秦阴谋,然而它却使关中平原当时成片的盐碱地变成了千里沃野,成为了秦国继成都平原之后第二大粮仓。立足于这两大粮仓,秦国东出灭韩,顺江攻楚,最终统一中原。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最南端的国土是楚国控制的。但是由于横亘在今天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交接一带的重山群岭的阻隔,楚国的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只能达到今天的南岭,再往南就是荒蛮的未化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兵锋直指岭南地区,但是由于山路崎岖,粮道不畅,战争持续不下。终于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人凿通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这样,从四川来的粮食可以沿长江经灵渠运往前线,有了充足的后勤支援的秦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在灵渠凿通的当年就平定岭南。秦始皇趁势设立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至此岭南地区真正的融入到了中华文明的羽翼之下,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还记得苏轼写的一首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如果没有三大水利工程的修建,如果没有始皇灭六国为中华开疆拓土,恐怕东坡先生去岭南吃荔枝也要弄张签证才行,异或需要随身带一个翻译。

也许有人要问,从秦到宋一千三四百年,这么长的时间就算秦不统一中国,也会有汉晋。没错,可能会有。但是我着重想说的是,秦统一中国开中国统一之先河。秦王嬴政为彪炳自己的功绩自称始皇帝,为后世帝王树立了一个楷模。自秦始,中国人有了大一统的意识,意识非常重要,不用多说了。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支没有间断的,虽然期间有过不堪回首的苦难,和自秦开始的这种统一的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大水利工程的修建造就了强秦,进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中华民族的统一的意识。《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至于“合久必分”先不做讨论。对于“分久必合”我是持赞同态度的,因为我们民族有一种统一的意识。

除此之外,后世开凿的运河工程除了转运南北货物之外,还加强了不同地域间物质和文化的交流。例如,例如在京杭运河沿岸的临清你就能够品尝到具有江南风味的特色小吃;古时波斯商人沿运河北上大都,他们随身带的宠物猫波斯猫和临清的本地猫更是杂交出了著名的临清狮猫,这种猫通体雪白、鸳鸯眼,十分珍贵。

由此可见水利工程,不管是保留至今的还是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都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听了谭教授的讲座,使我尝试着从水利的角度来看历史,受益匪浅。

?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6 1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