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搜索  
  组织机构  
·水文化与水利史研究室
·信息与灾害风险研究室
·生态景观与遗产保护规划室


  挂靠机构  
·水利史研究会
·水利部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
·水利遗产相关研究基地
  友情链接  
·中国水利部
·中国科技部
·国家文物局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
·中国水利学会
首页 >> 精神文明
伊宁印象
发布时间: 2011-12-03

谭徐明

9月16日阴转晴

在成都水资源规划审查会后的第二天,我和建刚飞伊宁。下午五点与从山东赶来的王力会合,我们加入了新疆后半程的考察。因为迟到,我们没有赶上阿勒泰的考察。为了少一点遗憾,我们一到宾馆便放下行李,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城南的伊犁河边。

伊宁市正当伊犁河谷的中心,伊犁河横贯城南,自东而西,经伊犁州霍城出境,西北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河谷迤南是蜿蜒的天山,以北是莽莽的阿勒泰山,西伯利亚的气流经过这里便降雨或大雪,成为西北内陆的生命之源。来自群山中的涓涓溪流,源源不断地流向伊犁河。秋天的伊犁河,依然水量充沛,河滩有些清寂,只有一对照婚纱的少男少女和泊在岸边的三两只木船。夕阳下,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公路边伸向天边的白杨,悠远的雪山格外地静穆。我们停车在宁静而清新的河岸,北疆的美好感觉直沁肺腑。

照片1  伊犁河(远处是伊宁城)

照片2  天山下的伊宁郊区

新疆和内地有2小时的时差,六点时相当于内地四点,我们赶紧离开河岸,向南继续前行。没有既定的目标,向雪山的方向一路向前。一条水渠,横穿公路,挡住了我们的脚步。即将收割的稻田,将大地映成金黄一片,我们诧异,在新疆竟然种植水稻。开车的维族小伙说这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牛录乡,是锡伯人的聚居地,品质优良的大米是本地的特产。锡伯人是满族的一支。后来翻书,方知我们有幸见到18世纪时清朝政府巩固西部边陲战略行动的历史“结晶”。

清乾隆中期,驻守新疆的伊犁将军明瑞,请求屯田伊犁,以护卫边疆。乾隆二十九年(1764),从盛京(今沈阳)调锡伯士兵1000余人,连同家属共5000人西迁。来自清发祥地的锡伯人,每户领土地三十亩,从此定居于伊犁河南岸。锡伯人将东北的水稻移到新疆。眼前这条渠道是200多年前,伊犁总管图伯特率领伊犁移民修建的,它就是著名的“察布查尔大渠”,又名“锡伯渠”。

锡伯人和渠道,指引了其后我们驱车行进的路线。沿渠道我们开入了锡伯人的“地界”。很好,一条刚完工的乡村路正是走马观花所需要的。路不宽却还平坦,道路两侧是流水潺潺的农渠,在白杨和稻田之间散布了星星点点的村落,如果不是远处的雪山,恍若到了30年前江南或成都平原的乡村。在锡伯村落中,出现了一处基督教堂,墙上公布着账目,这是村民自建自管的精神领地,它兀然于新疆众多的穆斯林清真寺中,显现了锡伯人外来的特质。乡村小路的尽头连接省级公路,由此结束了我们短暂的行程。落日前我们无意进入的地方,竟有如此收获:发现了岁月长河散落的珍珠,水利工程是这珍珠的纽带,今天它仍然造福一方,既充满沧桑且生机勃发,印在大地是永恒的灵动与斑斓的色彩。

照片3  锡伯县的秋天:察布查尔大渠与稻田

照片4  路边标语牌(锡伯屯田官兵遗风犹在)

?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2/26 11:17:22